今年的香港春拍季大幕落下已有时日,回顾同时举槌的四家拍行,无疑是欢喜多过担心,喧嚣散去,99艺术网就今次香港春拍释放出的信号,采访了四家拍行的高管,请他们谈谈成绩背后透出的市场趋势及未来的方向。
拍前拍行是否担心成交会受到影响?这次拍卖成绩来看反而不降反增,原因是什么?
之后拍行会不会将更多大额标的放在线上拍卖?所谓“市场寒冬”是否是伪命题?
网上在线拍会成为今后拍行常态,甚至和线下拍平分秋色吗?
来听四家拍行高管如何为我们解读市场风向。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 程寿康
老实说,拍卖前我是抱着审慎乐观的态度。这次疫情虽然带来不少挑战和转变,但观乎今年举行的一系列网拍及多场拍卖,如「趣雅东方」和「博古五千」等之强劲成交,我们发现亚洲收藏家对艺术品的需求依旧旺盛和充满信心,尽管目前全球环境不明朗,藏家出手可能较谨慎,但是他们购买艺术品的意愿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多方面更加强劲。
四位藏家历时十分钟竞投,最终以2.58亿港币成交
就这次拍卖成绩来看,反而不降反增,首先是市场因素。受疫情影响,2019年底起至今年7月期间,香港没法举行任何大型现场拍卖会,这次春拍正好满足了他们对顶级艺术品积累的渴求。另一重点是,苏富比为应对疫情,迅速应变,尤其在拍品征集、专场策划、拍品数量及估价制订等方面,都明显脱颖而出;而我们对藏家需求的敏感度,亦是本季的致胜关键。
大卫?霍克尼 的《三十朵向日葵》以1.15亿港币成交
至于之后会不会将更多大额标的放在线上拍卖,事实上,藏家对网上交易的适应度已大大提升,尤其在疫情发生后,客户更习惯于网上投标。
近来多场拍卖均显示客户对于在网上竞拍卖重要拍品更有信心,多项网拍纪录亦从而诞生:今年4月,一条卡地亚经典设计「水果锦囊」手链以134万美元在网上成交,刷新任何网上专场成交珠宝的拍卖纪录.
在6月底举行的全球直播纽约晚拍,更见证了网上最高出价的出现,一名来自中国内地的客户在网上出价7,300万美元,成为培根三联作的第二高价竞投人!网上拍卖及竞投乃大势所趋,客户亦会越来越习惯在网上竞投高价拍品。从过往拍卖经验所得,只要是质量卓越,估价吸引,新鲜珍罕的拍品,一定备受藏家追捧。
朱德群唯一五联屏巨作《自然颂》以1.14亿港币成交,刷新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
这次90%拍品透过电话,网络,或书面竞投,高达90%的百分率固然是受到当前疫情所带动,在出游限制下,客户只能更透过不同渠道竞投。与此同时,这亦展示客户对不同拍卖模式抱有非常弹性的态度,适应力高。如前题所述,网上竞投及拍卖乃大势所趋,这次疫情只是加速了其发展步伐。我们需要做的是与时并进,在发展网上拍卖业务之余,同时优化有关配套,例如提供更丰富的电子图录和更多的视频等,为客户带来最新最方便的艺术买卖服务。
刘野的《让我留在黑暗里》,成交价4,535万港币
长远来看,网上拍卖与现场拍卖的角色为互补而非替代。毕竟,站在一件艺术品前,亲眼看到它的颜色和纹理,在预展中与同好交流,及在现场拍卖中竞投的那种兴奋刺激的心情,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而对拍卖经验较浅的买家来说,现场拍卖更可让他们直接观察其他客户的出价与反应,为竞投带来更大信心。
苏富比春拍再创佳绩,不同板块表现强劲,证明艺术市场依然活跃极穏健,亦再一次印证亚洲市场的韧性。苏富比交出了令人欣喜的春拍成绩单,相信对秋拍征集有很大帮助。
佳士得中国区总经理 胡伟爔
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年初对于佳士得这季拍卖征集还是受到很大影响的,但佳士得即使调整策略,积极应对。从结果上来看,本季拍卖总成交率达到了88%,带来了22%新入场的客户,有3件拍品以过亿港元成交,从常玉的静物油画到奢侈品类的蓝钻,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结果上还是非常正向、令人鼓舞的。而且我们也看到在佳士得首度策划的四地联拍中,最贵的拍品即为亚洲藏家所竞得,也可以看到区域藏家的活跃度并未受到当前疫情的明显影响。
尽管上半年受到了疫情的持续影响,但是佳士得还是尽最大努力在拍卖前带香港此次拍卖亚洲艺术的两个重要版块——中国书画以及瓷器和工艺品——到内地的上海和北京进行预展,吸引了很多藏家关注。客户也通过对实物上手的过程也对高额拍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在香港预展开始以后我们也积极采用现场直播导览、高清视频、VR虚拟技术等手段让买家尽管不能亲临现场也能充分获悉拍卖详情。而在拍卖进行过程中,我们也采用了三方通话等一系列措施让客户感到可以有他们熟悉的佳士得专家帮助电话竞标,也通过这次的特殊情况进一步体现了佳士的团队配合的精神和能力和全球跨部门资源包括优秀拍卖官的最大调动。
罗伊·李奇登斯坦《裸体与欢愉画》佳士得“ONE: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中以46,242,500美元成交
同时,科技创新成为此次制胜关键,佳士得在现场拍卖及网络平台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赢得了客户的积极响应。正如提到的此次佳士得首创的四地联合拍卖【ONE: 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被一些媒体形容为艺术市场的“春晚”,非常创新的形式与互动让人耳目一新,最终取得的一晚超过4.2亿美元的佳绩也印证了创新尝试所取得的成功。展望未来,不断加强创新及对科技的持续投入将是大势所趋。
常玉《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佳士得香港“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以191,620,000港元成交
通过疫情,我们可以看到藏家网络参与的适应性,包括在我们7月10日举行的ONE联合拍卖中不少全球藏家都有通过网上积极参与高价拍品的竞投。在本季香港拍卖之前,佳士得刚刚在纽约举行的网上拍卖中拍卖了一枚重达28.66克拉的钻石戒指,以超过港币约1640万元成交,也是迄今为止网络拍卖过的最贵的一枚珠宝,这进一步体现了藏家的网络参与活跃度。接下来佳士得还有一系列网上的动作值得期待,包括首次将纽约亚洲艺术周放到线上来举行。
杰哈德·李希特 《霜(1)》佳士得香港“ONE: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中以79,255,000港元成交
此次香港拍卖周我们共取得13项世界拍卖纪录。常玉、杰哈德·李希特、乔治·康多等艺术巨匠的杰作亦都创下艺术家作品或细分品类拍卖的新纪录。所谓“市场寒冬”本质上其实关乎买卖双方的信心,从这次结果也可以看到现当代艺术版块的韧性,很重要的体现在全球化趋势非常明显。
不管是欧美还是亚洲藏家,当代艺术大师杰作的藏家群体非常广泛,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藏家入场,受到艺博会、画廊、拍卖行这样一个一二级艺术生态的教育和影响,他们也更容易从现当代艺术入手,所以这个收藏群体基数一直在增长。
佳士得2011年开始布局网上拍卖,从趋势上来讲,佳士得计划未来网拍的数量会达到整体拍卖数量的一半。而且今后网拍当中策展的概念会越来越重,同时也会看到越来越多跨品类的尝试,譬如不久前我们刚刚举办的中国书画和瓷杂跨品类的网拍。随着藏家对网拍越来越熟悉、参与越来越有信心,未来网上拍卖可突破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多。
本季的拍卖为当下及未来艺术市场释放出了三大积极信号——一、对于顶级拍品的强劲需求;二、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明显;三、藏家和市场对于创新的需求。
富艺斯拍卖行中国区总监 张文嘉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拍前难免会担心,因为整个拍卖市场的情况较以往严峻,我们也不断地跟着疫情的发展在调整计划,几乎每星期或每天都有变动,所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大致上我们还是对质量高的艺术品有信心,因为艺术市场在过去的数百年中其实已经经历了各种情况的考验,这次的疫情并不是头一回,而每次考验都证明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艺术对有些人来说反而是比较稳定的投资,而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仍对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有着坚定不移的欣赏和渴望。
赵无极狂草时期的巨作,《22.6.63》及《24.10.63》,以总价逾1亿港元由同一位亚洲藏家投得
面对全球环境不稳定,艺术品投资赋予了艺术市场新的价值洼地和投资机遇。对于藏家或投资人而言既是挑战亦是购藏良机。那些富有重要意义的、具有历史性的艺术品会在此期间彰显其价值。同时,此次春拍市场涌现不少佳品佳作。尽管考虑到目前全球经济低迷,但藏家将优质作品藏入囊中的意愿从未真正消失。另外,因为因为疫情,大部分的人无法四处旅游,在家里的时间变长,也开始希望利用艺术品和设计品来改善居家空间,因此对于艺术收藏的热度有增无减。
对于大额标的放在线上拍卖这一问题,其实各大拍卖行在这段期间仍然有在亚洲各个主要城市举行春拍预展,因此透过线上竞投的藏家或许已经在预展中亲自鉴赏过作品。无法亲临预展现场的藏家,我们也安排了视频和在线影像对话等各种方式。此外,以今年图录为例,我们强化了这一季的电子图录,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获取关于拍品的文章及视频介绍,内容丰富,以助买家多角度了解作品本身。其实线上技术的介入,构建了一种更灵活的销售模式,更容易带动潮流艺术;对于高质量、高单价的作品,大部分藏家还是习惯能亲眼见到。
刘野,《天使合唱团(红)》,1999年作 港元$27,750,000
这一季的日间拍卖录得了现当代艺术门类在富艺斯亚洲历来最多网上竞投者,有将近400位藏家参与网上竞投,不过晚间拍卖还是以电话和现场为主,主要是因为现场竞投由拍卖官带动气氛,有些藏家即便无法到场也会希望通过电话竞投,由我们的专家带领他们参与现场拍卖,仿若亲临现场。
所谓“市场寒冬”其实市场对高质量、珍罕的作品在任何时候都需求甚殷。疫情时期的艺术市场并非冷清,而是理性的回归,买家出手谨慎,当然这一时期,艺术大家的巨作往往都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其实线上拍卖已经实行多年,今年因为疫情影响突然受到更多关注。线上拍卖的确越来越受欢迎,也肯定是一个新趋势,但是并不会完全取代线下拍卖,重要和高价的作品还是需要现场拍卖的氛围和拍前的预展。我想线上与常规传统拍卖是互补的角色,线上拍卖可以是对线下拍卖的补充,对拍品销售与买家参与拍卖方式的一种延伸。每个藏家的喜好不同,时间规划也不同,这两种方式都会持续进行。
奈良美智,《智慧热》,1999年作 港元$12,750,000
艺术市场还是非常的稳定活跃,全球艺术市场还是很国际化。像赵无极、常玉和朱德群等这些华人现代艺术很受资深藏家欢迎,占据各大成交榜。而年轻一代的藏家则是对西方艺术更感兴趣,即使当前无法出行,但透过社交媒体等网络资讯,年轻藏家还是能随时跟踪国际艺坛的变化。
这次富艺斯晚拍的西方当代作品均超过估价成交。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也在当前艺术市场大放异彩,从富艺斯纽约拍卖中,琼?米切尔、海伦·弗兰肯特尔和克里斯蒂娜·夸尔斯的作品都高价成交外,这股风潮持续延伸到香港春拍,从印尼抽象艺术家克里丝汀·艾珠到法国女艺术家克莱尔·特伯莱,再到中国香港女艺术家黎清妍的作品,全数成交并创下好成绩。罕见的优质作品还是会受到藏家追捧,本季日夜拍两幅刘野作品均为市场极罕见之佳作并且高价成交。
保利香港拍賣執行董事 张益修
疫情的冲击从今年2月以来开始体现,这几个月来,我们所考虑的不仅是拍卖日期上的调整,更对整年度的策略进行了系统性的重新考虑与规划。在拍卖策划上,为了让藏家能亲身鉴赏、增加与艺术品互动的机会,我们在金钟的办公室,保利香港艺术空间举办预展,并且延长预展时间,从以往2至3天增加至两星期,让藏家在充裕的时间和安全的环境下赏鉴作品。而未能亲临预展现场的藏家朋友,我们会利用视像直播功能,加上专家讲解重点拍品,让藏家能直观感受艺术品在预展现场的展出效果,增加对作品的了解与信心。
在专场设计方面,现当代艺术在本次拍卖作出精心设计与安排,以艺术和生活品味的相结合,首次呈献「ARTitude」趣味生活专场,以「跨界」为核心价值,联合各部门通力呈现别具一格的流行美学,专场涵盖油画、限量版画、潮流玩具、设计家俬以及限量威士忌,务求为一众藏家提供珍贵机会收藏充满个人生活态度的精彩作品。
本次七月拍卖我们在征件策略及专场设计上做出相应调整,通过聚焦一系列跨越东西方的当红艺术家作品,为藏家发掘新一轮极具潜力的收藏方向。这一努力收获了海内外藏家的热烈反响与认可,现当代艺术专场全场成交率高达85%,创下历年新高。
陳飛作品《坏叔叔—献给安东尼奥尼.米开朗基罗》
其中,陳飛作品《坏叔叔—献给安东尼奥尼.米开朗基罗》拔得全场头筹,作品以95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达30几轮激烈竞价,最终以384万港元成交,为拍前低估价近4倍,也创下艺术家拍卖纪录近五年来新高。另,被盛传为下一位奈良美智的日本当代艺术家六角彩子,我们这次为藏家带来4张专题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超高预估价成交,其中作品《浴牛图》以 177 万港元成交,超出拍前低估价近3倍。这充分体现了海内外藏家对保利香港团队的高度信任。以及亚洲艺术市场面临挑战时所展现的稳健与韧性。
当后疫情时代来临,无疑令艺术市场的消费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我个人认为,多数藏家对于高质量、高单价的艺术品,还是习惯「眼见、亲见」。网上展销与传统拍卖,是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两个面向,二者各有所长。网上展销可以是潮流的脉动,但传统的线下拍卖仍然在“高大上”的顶尖拍品拍卖中保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六角彩子《浴牛图》2008 年作压克力 画布 130.5 x 162.2 cm.成交价:HKD 1,770,000
精品是永远不会缺乏市场的。“市场寒冬”仅仅指的是传统拍卖的暂停与延后,不论是在线拍卖或私洽交易其实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只是不在大众目光下而是更多的直接与藏家合作。同时这次七月拍卖,现当代艺术专场的成交率也是高达85%,创下历年来的新高,我认为这足以证明“市场寒冬”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可以说是推动了全球艺术市场的重新构造。各大拍卖行、画廊、实体展会和展览纷纷转战线上平台,拍卖公司的经营模式正从根本上发生变革。我相信未来对于在线拍卖的需求是逐步增加,尤其在不能实地观赏及竞投作品时,科技的角色就变得越发重要。我相信在线拍卖系统以及其背后所仰赖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代表着行业的未来。借助科技与互联网的力量,让藏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参与竞投不同门类、不同价位的拍品,拥有不断完善的线上竞投体验,是市场的大势所趋。
藤田嗣治《系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1961 年作油彩 画布24 x 19 cm.成交价:HKD 1,888,000
这次长达几个月的推迟与等待,让拍卖行业充分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过去拍卖行所依赖的见面拜访与实体预展等主要的招商形式,随着防疫的必要性持续,一定会发生大的改变。一个趋势是在线展销的顺势发展,甚至是直播所带动的风潮,这些都彻底改变并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产生交易行为的改变。如果从在线展销的这个点来看,它确实具有它的盈利性、且成本开销也降低,让我们开始思考在传统拍卖之外,非常态性的在线展销无疑能开启多元化的服务项目。
我们从平日与客人的互动中,专家团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除了高单价作品的私洽外,也有版画、影像作品,甚至许多有版数的艺术衍生品,我自己也有发现,因为受疫情影响而窜烧的在线拍卖、展销,确实都存在着许多偏门类的作品内容,这些或许都与常态传统拍卖有很大差异,但是受到疫情的隔离制约,这类作品正好受到热烈欢迎,销售情况也相当不错。同时,它也开拓了艺术消费行为几项值得留意状况:消费人口逐渐年轻化、收藏块面具有拓延性。这使得我们整个团队除了关注全球疫情的变化,同时也会在接下来的拍卖业务上也做出更多改变与调整。除了思考在线展销的服务之外,我们也有将更多的人力与资源投入私洽和金融服务的推动,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收到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