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春季,亚洲现当代艺术市场迎来集体爆发。
在两岸多家头部拍卖行都在今季创下该板块的历史最好成绩后,佳士得也带着史上最强阵容,估值超13.6亿港元的现当代艺术品加入春拍战团,虽然中途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但最终仍旧以一场大胜而告终。
5月24日晚,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和“国之瑰宝:徐悲鸿不朽杰作”相继举槌,两个专场共75件作品上拍,72件顺利易手,3件过亿,27件作品超千万成交,成交率高达96%,共斩获15.85亿港元,继去年秋拍之后,再度创下佳士得香港晚拍史上最高成交额。
本场顶端拍品表现令人意外,史上估价最高的亚洲油画徐悲鸿《奴隶与狮子》遭遇流拍,书画巨星张大千客串晚拍反而成为主角。除此之外,黄宇兴、陈飞、艾弗瑞·辛格(Avery Singer)、MADSAKI、加藤泉、路易·霍罗威尔(Loie Hollowell)、克里斯汀·艾珠、罗纳德‧文图拉(Ronald Ventura)、金昌烈、名和晃平等11位艺术家在当晚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印证了竞争之激烈。
佳士得香港2021春拍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TOP10
01
冲击亚洲最贵失败
徐悲鸿《奴隶与狮》遗憾流拍
早在4月中旬,佳士得便宣告了本季最重要的王牌拍品——《奴隶与狮子》,这件徐悲鸿主题绘画的开山之作,以3.5亿港元的亚洲油画史上最高估价,在近一个月的宣传战里不断占据各类新闻的头版位置,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在原本的安排里,《奴隶与狮》的特别专场被安排在“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后压轴登场,时间是晚上8点半。但由于晚拍竞争激烈,逐渐超过了预定时间,《奴隶与狮》忽然被提前至晚拍中段,接近10点时上拍。
不过与2018年同样以超高估价上拍,却在极短时间内敲下结果的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不同,《奴隶与狮子》的竞价过程却略显挣扎。
当晚该作从2.6亿港元起拍,在3个电话委托的竞争中一步步升至3.2亿港元,就在大家觉得将会稳步上升超越估价时,众买家却突然陷入长考,现场直播镜头对准佳士得现当代艺术部主席张丁元的电话委托,经过他与买家近5分钟的沟通,最终无果,遭遇流拍。
徐悲鸿《奴隶与狮》
油彩 画布 123.3 x 152.8cm 1924年作
估价:3.5亿-4.5亿港元
流拍
作为徐悲鸿艺术首件大尺幅主题性绘画,《奴隶与狮》标志著徐悲鸿艺术生涯的第一个创作高峰,亦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里程碑。【相关阅读:徐悲鸿《奴隶与狮》为何值得亚洲油画史上最高价?】2006年,《奴隶与狮》曾在香港佳士得以5603.5万港元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油画的拍卖纪录。时隔15年后,该作又被赋予了冲击中国油画拍卖纪录的使命,但最终未能如愿,不得不说有些遗憾。
02
巴斯奇亚再创高价
现代艺术四大金刚稳定输出
今年3月,佳士得曾以3.2亿港元售出巴斯奇亚1982年作品《战士》,成为亚洲最贵西方艺术品。本场佳士得晚拍所呈现的巴斯奇亚1982年作品《无题》延续强势表现,夺下全场最高价。
尚·米榭·巴斯奇亚《无题》
压克力 喷漆 油画棒 复印拼贴 木板 182.9×121.9cm 1982年作
估价: 1.4亿-1.7亿港元
成交价:2.34亿港元
《无题》当晚以1.2亿港元起拍,在3个电话委托的竞争中被快速加价至1.6亿港元,此后进入拉锯战,由佳士得亚太区总裁庞智锋和张丁元的电话委托进行角逐,此后在长达10分钟的时间里双方加价30余口,最终庞智锋的委托笑到最后,以2.02亿港元落槌,加佣金2.34亿港元成交,是西方艺术品在亚洲的第二高价。
庞智锋的电话委托最终拍得《无题》
完成《无题》的1982年可谓巴斯奇亚创作力最旺盛、风格最成熟的全盛时期。他在当时找到了新的经纪人代理,举行了多场展览,开始备受艺坛注视,渐渐由街头涂鸦步向较为严肃的艺术创作,亦开始在创作时尝试不同媒材。巴斯奇亚在这时期的作品充满激情,创作意念能完全在画布上呈现,不论用色、构图皆特别出众,充满火花。【相关阅读:巴斯奇亚的黑色圣人】
或许跨门类艺术拍卖已成为各大拍卖行的共识。这次佳士得晚拍不只将巴斯奇亚等西方大师带到香港,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大作《碧峰古寺》亦安排于这场晚拍亮相,并意外夺下本场第二高价。
张大千《碧峰古寺》
立轴 设色金笺 127.7×63cm 1967年作
咨询价
成交价:2.09亿港元(艺术家第二高价)
《碧峰古寺》创作于1967 年,张大千于金笺上自由泼洒颜料,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成为盛年时期最为抽象大胆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暗藏了一段大千与红颜知己李秋君绵延不断的情感。【相关阅读:张大千与《碧峰古寺》】如此有料又有故事的《碧峰古寺》当晚从6000万港元起拍,经15口加价,最终以1.8亿港元落槌,加佣金2.091亿港元成交。
《碧峰古寺》1999年首次拍场释出就是在佳士得香港,当年200万港元的成交价也是一个创纪录的价格,22年间该作价格上涨了100倍,同时创下了张大千的个人第二高价。
如果说张大千是可遇不可求的惊喜。那么常玉、赵无极、朱德群和吴冠中这4位堪称现代艺术“四大金刚”的大师,则一直是佳士得夜场的中流砥柱。
常玉《静月莹菊》
油彩 纤维板 91.5×48cm 1950年代作
估价:7800万-1.2亿港元
成交价:1.186亿港元
8148号牌得电话委托最终竞得常玉《静月莹菊》
作为近两年现代艺术市场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常玉本场两件不同时期的菊花题材作品都有出色发挥。1950年代所作,同类色系中尺寸最大的《静月莹菊》从6500万港元起拍,在现场和多位电话委托的竞争中不久便过亿,最后由电话委托加价一口以1.01亿港元落槌,加佣金1.186亿港元成交,是常玉花卉作品的第三高价。《静月莹菊》2014年首次在佳士得露面便拍出4600万港元,6年后常玉市场突飞猛进,其价格也增值了近7000万港元。
常玉《白菊》
油彩 画布 73×50cm 1930年代作
估价:3800万-6800万港元
成交价:5665万港元
而尺幅较小,作于30年代“粉红时期”的《白菊》则是从3000万港元起拍,落槌于4700万港元,连佣5665万港元成交。常玉以刮画方法绘出九朵绽开的菊花,富于韵律感和灵动,尺幅虽小,单位尺幅价格反而比大画高出许多。
花卉是常玉长伴一生的主题。各种花卉当中,又以菊花为常玉最爱。据《常玉油画全集》第一、二册所载,常玉一生共创作133幅花卉油画,以菊花为主题的作品55件,与常玉闻名于世的裸女油画数量相若,可见常玉对菊花的偏爱。
吴冠中曾言:“我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里的东方盆景”,花与人相映,因而市场也对常玉的菊花盆景有异乎寻常的热情。
赵无极《24.01.63》
油彩 画布 115×88cm 1963年
估价:5000万-8000万港元
成交价:7628万港元
在常玉上位后,曾经的市场王者赵无极行情略有放缓,或者说进入一段平稳巩固期。当晚共有4件赵无极作品上拍,3件顺利成交,收获逾1.26亿港元。最高价为其“狂草时期”的《24.01.63》,以7628万港元成交,据考证,赵无极完成该作的1月24日正是1963年农历新年除夕的前一天,赵无极以红色作为画作的主色调,充满中国传统春节气氛。
朱德群《永恒的剎那》
油彩 画布 130×324cm 2003-04年作
估价:1600万-2800万港元
成交价:2245万港元
吴冠中《滨江城市富阳 ( 江南小镇)》
布面油画 38x45.5cm 1991年作
估价:550万-850万港元
成交价:865万港元
03
香港成西方当代新星主场
除巴斯奇亚外,本场其他西方艺术品同样出色,25件作品全部成交,共取得6.4亿港元的总成交,占整晚成交的40%。
70、80后的西方新星是这股浪潮中的弄潮儿,其中站在潮头的当属罗马尼亚的艺术家亚德里安·格尼。其2008年画作《收藏家I》当晚以6597.5万港元成交,创下艺术家个人第二高价,亦是其在亚洲市场的新高。同场格尼另一幅小作品《自画像》同样表现优秀,以925万港元超估价成交。
艾德里安·格尼《收藏家I》
油彩 画布 200×290cm 2008年作
估价:4500万-6500万港元
成交价:6597.5万港元
《收藏家I》画中主角是纳粹德军将领戈林(Hermann Göring)。他在二战期间从犹太人手上掠去大量艺术品。画中的戈林神色凝重,坐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被大量艺术品包围。此作也是格尼“收藏家”系列四幅画作的第一幅。
艾德里安·格尼《自画像》
布面油画 44.2x34.2cm 2016年作
估价:400万-600万港元
成交价:925万港元
阿莫科·博阿福《贾斯汀·门迪》
布面油画 160x133cm 2018年作
估价:80万-150万港元
成交价:877万港元(艺术家第二高价)
当代画坛的耀眼新星阿莫科·博阿福(Amoako Boafo)同样表现不俗,其2018年的肖像作品《贾斯汀·门迪》以877万港元,超估价10倍成交,是其个人的第二高价,距离去年12月同样在香港佳士得以889万港元成交的拍卖纪录,仅一步之遥。
早逝的艺术家王俊杰继续拍场强势表现,其2018年的《夜2》从500万港元起拍,经35口加价的激烈竞争,以3025万港元成交,为最低估价的5倍,是其亚洲市场的第二高价。
王俊杰《夜 2》
油彩 画布 152.5×152.5cm 2018年作
估价:680万-880万港元
成交价:3025万港元
《夜2》绘于王俊杰自杀前一年,可说是艺术家步向晚期“蓝色系列”创作的过渡期。这段时期,王俊杰画作的尺幅越来越大,他不再着意刻画洒满金黄色阳光的草原,转而采用更加内省的午夜蓝调。
去年刚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出生于1987年的美国女艺术家艾芙瑞·辛格作品《现代主义雕像周围的舞者》以2425万港元成交,超估价3倍,并创下了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艾芙瑞·辛格《现代主义雕像周围的舞者》
布面亚克力 188x244cm 2013年作
估价:780万-1200万港元
成交价:2425万港元(新纪录)
东南亚年轻艺术家本场亦可圈可点,克里斯汀·艾珠《圈圈层叠》从480万港元起拍,以1345万港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
克丽丝汀·嫒珠《圈圈层迭》
油彩 画布 170×200cm 2011年作
估价:550万-850万港元
成交价:1345万港元(新纪录)
罗纳德‧文图拉《热衷社交的人》
布面油彩、亚克力 244x366cm 2017年作
估价:80万-120万港元
成交价:1945万港元(新纪录)
围绕菲律宾艺术家罗纳德‧文图拉《热衷于社交的人》的竞争更为夸张,从50万港元起拍,历经47口加价,以超估价20余倍的1945万港元成交,刷新艺术家拍卖纪录。
04
中国当代艺术
新老一代青黄交接
中国当代艺术方面,同样是70、80后艺术家表现更为突出。去年7月曾在香港佳士得创下个人纪录的黄宇兴再接再厉,2019年的新作《黄河入海口旁的新兴城市》从100万港元起拍,历经30口加价的激烈竞争,以925万港元成交,再度于佳士得创下了个人拍卖纪录。
黄宇兴《黄河入海口旁的新兴城市》
布面亚克力 199x295cm 2019年作
估价:120万-220万港元
成交价:925万港元(新纪录)
陈飞《左拳无力》
布面亚克力 130x320cm 2007年作
估价:120万-180万港元
成交价:721万港元(新纪录)
同场创下新纪录的还有80后艺术家陈飞,其作品2007年《左拳无力》同样从100万港元起拍,以721万港元成交,超估价5倍,同时刷新了陈飞尘封8年的拍卖纪录。
《左拳无力》2011年曾在北京瀚海以25.3万元成交,10年间价格增长了近23倍。
香港拍场颇受欢迎的郝量作品《羽城化蝶》高举高打,以925万港元成交。该作2015年曾在佳士得上海以117万元成交,6年间价格翻了7倍。
而刚在北京刷新个人拍卖纪录的贾蔼力不遑多让,首次上拍的2012年作品《无题》以1201万港元成交。
郝量《羽城化蝶》
重彩 绢本 167.5×98.5cm 2010年作
估价:550万-850万港元
成交价:925万港元
贾蔼力《无题》
油彩 画布 232×200cm 2011-12年作
估价:480万-680万港元
成交价:1201万港元
曾梵志《无题》
布面油画 280x540cm 2010年作
估价:1000万-1500万港元
成交价:2065万港元
刘野《鸟》
压克力 画布 120×90cm 2007年作
估价:1000万-1500万港元
成交价:1645万港元
刘野《希望1号》
布面亚克力 45x38cm 2000年作
估价:480万-680万港元
成交价:1045万港元
张恩利《吸烟》
布面油画 150x170cm 2002年作
估价:180万-250万港元
成交价:649万港元
刘韡《紫气S》
布面油画 220x400cm 2010年作
估价:180万-280万港元
成交价:525万港元
王兴伟《无题(企鹅拉杆箱)》
布面油画 200x200cm 2008年作
估价:250万-350万港元
成交价:475万港元
本场其他重要成交
毕加索《侧躺的裸女与蜻蜓》
油彩 画布 97×162cm 1968年10月9日作
估价:5200万-6800万港元
成交价:6254万港元
奈良美智《无题》
压克力 画布 162×145.5cm 2007年作
估价:4500万-6500万港元
成交价:5425万港元
草间弥生《南瓜 [SKLO]》
压克力 画布 130.3×162cm 2013年作
估价:4000万-6000万港元
成交价:5065万港元
班克斯《Sale Ends Today》
油彩 画布 213.4×426.7cm 2006年作
估价:2100万-2800万港元
成交价:4705万港元
马克·布拉德福德《晴天雨》
八块联板——海报 複制照相制版 烫发纸 蜡纸 模板 压克力 胶合板
335.9x610.9cm 2003年作
估价:2000万-3000万港元
成交价:2665万港元
草间弥生《星夜南瓜》
强化玻璃纤维 瓷砖 雕塑 183×195×195cm 2017年作
估价:1800万-2800万港元
成交价:2185万港元
草间弥生《无限の网 ( T.OWE)》
布面亚克力 162.6x162.6cm 2006年作
估价:900万-1400万港元
成交价:2065万港元
乔治·康多《蓝白即兴》
布面油彩、亚克力 216.5x270cm 2018年作
估价:1100万-1600万港元
成交价:2065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