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春拍季已进程过半,6月的拍卖市场也将奏响新一轮华章,在一场场蓄势待发的拍卖会面前,北京愈发炎热的天气挡不住市场和藏家对于艺术珍品追逐的热情。5月31日-6月5日,华艺国际北京在此前3月羊城春拍圆满收官的基础上,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拉开了6月京城拍卖季的首场序幕。
本季春拍华艺国际带来强大阵容,以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瓷器·玉器·工艺品、古籍善本、珠宝钟表尚品、名酿·陈茶·养生等全品类汇聚,呈献25大专场近3000件艺术珍品,为6月的艺术品市场注入一把新的火焰。
作为本次华艺国际春拍的重头戏之一,现当代艺术板块惊喜连连。在星光熠熠的四大专场:“现当代艺术夜场”、“现当代艺术日场” 、“70后当代艺术专场”以及“方寸无限——20世纪名家小幅精品专场”中,共呈现了180余件拍品。
今年华艺国际春拍现当代板块整体布局的重头集中在二十世纪旅法艺术家作品和当代艺术家作品这两个部分。
其中,在二十世纪旅法艺术家作品中,以博物馆级的扛鼎之作——常玉《群马》为首,同时囊括了第一代旅法艺术家,如潘玉良的代表作品;以及第二代的“旅法三剑客”的作品。
“方寸无限——20世纪名家小幅精品专场”是本次现当代板块的亮点之一,这一场次中的作品多数来自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艺术家,包括吴冠中、颜文樑、吴作人、罗工柳等。
在当代艺术部分,既有中国当代艺术中坚力量,包括周春芽、何多苓、王广义、喻红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同时也通过“70后当代艺术专场”,以丰富的面貌呈现了70后年青一代的艺术家作品。
本次华艺国际春拍现当代板块的拍品,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到当代艺术的整个发展脉络,兼具市场价值与学术研究双深度。
除了中国艺术家作品外,重磅国际当代艺术部分同样闪亮,达明安·赫斯特、安尼施·卡普尔和马库斯·吕佩尔茨都将在本次春拍中一一亮相,精彩值得期待。
LOT 8510
常玉 群马
1930 年代初 纤维板油画 110×103 cm
签名:玉 SANYU(左上)
作品背面展览标签:第43 界展览会,常玉,生于四川(中国),中国籍,塞纳- 马恩省马拉科夫镇,让·雅克·鲁索大街1 号,3655,群马,110×103 cm,1932 年。
来源
1. 法国藏家购于第四十三届独立沙龙展览会;
2. 亚洲私人收藏。
展览
第43 届独立沙龙展览,巴黎,1932,3655 号作品。
出版
1.《VU》杂志,第204 期,巴黎,1932,p179;
2.《常玉油画全集》,国巨基金会、大未来艺术出版社,台北,2001,p56;
3.《常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p57;
4.《先锋·颓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p155;
5.《世界名画家—常玉》,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p106;
6.《常玉——寄黑 藏白 醉粉红》,大未来林舍画廊艺术有限公司,2018,p298。
说明
1. 第43 届独立沙龙展览会目录第291 页,第3655 号作品《群马》(Chevaux)售价4000 法郎。(资料来源:法国国家图书馆);
2. 附原出版《VU》杂志,第179 页《群马》作品图侧标记艺术家亲笔签名“玉SANYU”、日期“3.5.1932”及印章“常玉”。(原法国藏家提供);
3. 法国《VU》杂志 1932 年2 月10 日 第204 期第179 页 让·格劳迪(Jean GALLOTTI)报导此画:“由常玉所作的《群马》,是画家的天真呢,还是他在探索某种风格,亦或是异国风情的概念呢?”
估价待询
华艺国际北京本季春拍现当代艺术夜场最耀眼的“星“肯定非常玉《群马》莫属。动物题材是常玉所钟情的,而这其中“马“又是他在动物题材中最为看重的,画家所存世作品中动物为主题的有八十四幅,而描绘“马“的竟占到近一半。
但《群马》的殊为难得有两处不得不提:其一,在同类题材中,关于群马的作品仅有6张,其余则大部分是双马为主;其二,以橘红作为画面主色调,这个色调的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仅有两张,另一张就是创下常玉动物题材市场纪录的《八尾金鱼》。
两画相较,《八尾金鱼》囿于瓶中,观看视角限于画面中央,鲜少开阔旷达之感,而此幅《群马》则完全通过色彩的层次转折来营造出无垠广阔的自由之境,群马犹如无缰骄骢,徜徉于天地苍茫。三分潇洒、二分佻皮、一分闲适,亦是艺术家本人个性十分贴切的投射。
在华艺国际对此作的介绍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话:在常玉关于“马“的主题作品中,超过一米尺寸的作品并不多见。1930年5月15日常玉写给侯谢的一封信中曾经提及“今天杜乐丽沙龙的阿诺先生向我邀画,要我创作一些巨幅作品……“可以推测《群马》很可能是常玉针对第43届独立沙龙展的特别尺幅创作,殊为难得。
由此不难看出常玉对此画创作之“上心“非同一般,完成后便参加了第43届独立沙龙展览,(巴黎,1932年,3655号作品),《群马》所描绘的空澄原野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嬉戏的马儿更似诗意的精灵,整体画面营造出一种无限旖旎、绮丽梦幻的意境,对应着常玉中年时仍踌躇满志,乐观豁达的心情,整体透露出生机、美好、希翼等明媚的精神意象。
华艺国际在本月稍早时先后于上海和深圳举办了“在巴黎的天空下——二十世纪旅法艺术家的先行之路“特展。也提示了藏家在该板块除了常玉之外,值得注意的几位同在“花都“巴黎的画坛翘楚。
这其中便有中国第一代留法艺术家潘玉良、颜文樑、第二代于20世纪中叶赴法求学的赵无极、朱德群。
#潘玉良《双美娉婷》、《静物 青瓶百合》
提到潘玉良,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她悲惨坎坷的人生。但知晓她故事的人很多,见过她艺术的人却太少。她那为艺一生的执着、精彩作品带给人的感动,太少有机会真正让人知晓,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在潘玉良的艺术人生中有很多个“第一”:中国印象派第一人、中国早期西画运动中的第一流人物、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上海美专招收第一批女学生、从里昂大学艺术科到巴黎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到意大利皇家美术学院继续深造、第一个参加意大利国家展览会的中国女画家。
LOT 8504
潘玉良 双美娉婷
1963 彩墨纸本 66.5×50 cm
款识:玉良 63(左上)
来源
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Lot 0507
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
完成于1963年的《双美娉婷》一作,以轻松而又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两位女子形态,再用淡肉色平染人体,表现出肤质,然后以类似于点彩或皴擦的方式晕染出人体细微的体积感。并在两位女子后方布置以有东方特色的布匹、花瓶并赋色,画面背景并不用中国画“计黑当白“的表现方式,而是用丰富的色彩以皴擦、点揉、横竖交替的线条和冷暖不同的色彩制造出厚重的、有空间感的背景。
LOT 8502
潘玉良 静物 青瓶百合
布面油画 1944 46×55cm
签名:玉良 44(左下)
说明
1.附法国沙龙展签及作品交易信件;
2.附 2003年丹尼尔·马丁(Daniel Martin)个人藏品目录,序号
No.118 为2幅潘玉良作品;
3.作品于2016年在法国清洁、保养,附工作室清洁保养报告。
来源
1.阿尔伯特·弗拉明(Albert Flament)1947年购于艺术家;
2.勒迈格·杜布罗伊(Lemaigre Dubreuil);
3.丹尼尔·马丁(Daniel Martin);
4.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
《静物 青瓶百合》油笔层层堆叠,营造出花姿繁茂的盛开景象,同时却以结实的形态构造、严谨的结构抑制情感的过溢,收放自如。潘玉良更偏爱于用颜色的冷暖变化塑形,金百合和青花瓷的受光面和暗部,统一而丰富。画家以飘逸、放松、恣意的笔法描绘了一个放置于圆桌之上插满金百合的青花瓷瓶。
#颜文樑 《傍晚的风景》
颜文樑——这三个字之于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他是我国油画艺术、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原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始人,《傍晚的风景》曾参加沧浪掇英-苏州美专建校八十六周年师生纪念展,颜文梁以其严谨而娴熟的油画技法,描绘出独特的中国风景以及中国人民所特有的纯真与质朴,其作品既弥漫着中国文人画的特殊气质,亦流露出焕然一新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气息。颜文樑始终不为潮流所动,执着于开掘日常景物中诗意美感的表达,这幅作品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
LOT 8500
颜文樑 傍晚的风景
1940 木板油画 40×55 cm
签名:颜文樑; 钤印:樑
来源
1.此件作品为颜文樑先生1948年赠与黄乃振先生;
2.2010年北京保利五周年秋拍 LOT1535。
出版
《沧浪掇英—苏州美专建校八十六周年纪念专辑(1922–2008)》, 中国现代美术出版社,2009,p54。
展览
沧浪掇英—苏州美专建校八十六周年师生纪念展,上海800美术馆、 苏州美术馆,2009。
估价:RMB 1,400,000 — 2,500,000
#朱德群与赵无极的高光之作
朱德群和赵无极的作品同第一代留法艺术家有着明显的不同,此次华艺国际现当代夜场甄选两张朱德群分别创作于80年代末期的《无题》与2005的《地平线上》,让我们看到其作品在不同时期的面貌。
LOT 8507
朱德群 无题
1989 布面油画 65×92 cm
签名:朱德群 CHU TEH-CHUN.89;
CHU TEH-CHUN 朱德群1989(背签)
说明
1.附朱德群基金会暨朱德群夫人董景昭女士开立亲签作品证书 ;
2.作品将收录于《朱德群全集》,并由朱德群基金会和董景昭女士共同会编;
3.画框文字:Bon anniversaire à Frédérique 28 ans de Pola Maman gros gros Bisous à ma maman.
估价:RMB 2,500,000 — 3,500,000
LOT 8508
朱德群 在地平线上
2005 布面油画 81×100 cm
签名:朱德群 CHU TEH-CHUN.2005;
“AU RAS DE L’HORIZON”CHU TEH-CHUN 朱德群 2005(背签)
说明
1.附朱德群基金会暨朱德群夫人董景昭女士开立亲签作品证书;
2.作品将收录于《朱德群全集》,并由朱德群基金会和董景昭女 士共同会编;
出版
《朱德群》,皮埃尔·让·雷米,差异出版社,2006年,p.316。
估价:RMB 2,800,000 — 4,800,000
1989年的《无题》设色及笔触越发富有韵律及穿透性,强调光源对立体空间构造之间的关系。2005年的《在地平线上》则通过蓝黑色营造出夜晚般的深邃,通过白、黄、朱红、青绿等交替参差塑造出玉带般的明丽,艺术家将心中的“宋人丘壑,元人笔墨“带入作品中,诠释出更高的表现自由及更深层的心灵内蕴。
朱德群曾说:“我所画的,是我对大自然的感觉,也是大自然赋予我的感觉,彻底的说,是大自然与我灵性的结晶。“在七十载的创作生涯中,朱德群以其丰厚积淀的文化素养、外师造化的孜孜求索、登峰造极的艺术灵性,在抒情抽象的领域开拓出璀璨傲人的辉煌版图。
法国艺评家卡巴纳(Pierre Cabanne)曾如是评价朱德群2000年后的画作:“他的绘画不仅让人观赏,而且引你深入到他卷起又展开的魔力中,呈现出同时或相继产生的众多瞬间。他将那些不拘一格的形式投入魔力的光环,其痉挛或恍惚,使时间驯服。”
LOT 8506
赵无极 5.10.93
1993 布面油画 81×65 cm
签名:无极ZAO(右下);ZAO WOU-Ki 5.10.93. 81×65cm
Pour Paola et Christian Amitié de 无极 ZAO(背签)
来源
1.2009年巴黎佳士得Lot118;
2.2011年香港苏富比Lot0819;
3.2016年中国嘉德Lot0123;
出版
《赵无极》,La Difference & Enrico Navarra出版,巴黎,法 国,1998,p268。
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
时间回到90年代,同为在抽象路径中精进的赵无极开始真正进入以表达中国文化精神的抽象艺术创作。《5.10.93》正是赵无极90年代的佳作之一,此时他突破原有的画面格局,不再完全以“抒情“为其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在画面中,表现出对“聚“与“散“之间的度重新平衡,借以探求虚构“空间“的塑造,逐步进入“虚静“的艺术境界,代表了艺术家古稀之年超绝的艺术面貌和不断革新的艺术理念。
#藤田嗣治《睡猫》
LOT 8505
藤田嗣治 睡猫
1926 布面油画 22×26.8 cm
签名:嗣治 Foujita 1926(右中)
说明
1.附法国ARCHIVES ARTISTIQUES PARIS保证书;
2.本拍品已由西尔维·布森(Sylvie Buisson)认证,并收录于布森 即将出版的《藤田嗣治全集—第四册》,编号D26.275H。
来源
1.阿莫里·德·梅罗德亲王(Prince Amaury de Mérode)和玛丽- 克莱尔·德·克洛伊王妃(Marie-Claire de Cröy)(1926年日本 驻巴黎大使作为新婚礼物赠予);
2.伊莎贝拉·德·波特·丹铎耶(Isabelle de Potter d’Indoye)(玛 丽‑克莱尔·德·克洛伊王妃的外孙女)。
3.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
藤田嗣治是第一位在欧洲取得成功的日本画家,40年代便获得了世界性声誉。其开创的融合水墨韵味的西画形式,极具现代洗练感与独特的东方样式,作品《睡猫》是其个人技法典型的代表。
藤田嗣治独爱猫,曾经在1930年出版了一本限量著作《猫之书》,作为藤田一生创作中的重要符号,“猫“这一形象几乎贯穿了其整个艺术生涯的各个阶段——可以说,“猫“是画家在心理上的某种自我投射,另一方面,藤田认为猫的秉性与女人相似,甚至表示:“女人和猫是同样的生物。“足见其对猫的喜爱,藤田嗣治作品广泛被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东京国立近现代美术馆等世界重要机构收藏。
现当代艺术夜场中除了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以上诸名家力作之外,在现当代部分则聚集了代表不同美学范式,表现手法,乃至美术思潮的标杆艺术家。
#王广义《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 · 米开朗基罗》
LOT 8516
王广义 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 · 米开朗基罗
布面油画 1989 87.5×63.5cm
签名: Wang Guangyi 王广义 89 W.G.Y (画背)
来源
1.纽约苏富比,2007,Lot21;
2.北京保利,2008,Lot466。
出版
1.《王广义:艺术与人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p93;
2.《自在之物 :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广州:岭南美 术出版社,2012,p219;
3.《王广义的艺术与思想——批评与访谈文集》,Skira意大 利,2013,p83;
4. 《王广义的意大利之旅》,Tutti Idirttu Riservati意大 利,2014,p17;
5.《王广义的艺术与思想——批评与访谈文集》,北京:中 国青年出版社,2015,p334;
6.《图像与修正》,新加坡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6,p90。
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王广义作为当代艺术“F4“之一,是最早进入国际视野的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他是早在1993年中国艺术家首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其中之一。
在这件《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米开朗基罗》中,艺术家对古典文化采取了一种素朴的解构态度,他在临摹的米开朗基罗绘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手稿上,用黑色的工业快干漆小心地进行覆盖处理,待几乎快干时,在油漆区域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符号标记。
王广义的目的是构建一种偏离古典艺术的具有详尽阐释的图式,这是一种他用以表达他在阅读了贡布里希之后所形成的观念和个人立场的策略。从艺术语言的角度来看,这件作品显然体现了王广义对早期艺术“神性“观念的推翻和对波普的初步探索。
王广义早在80年代便开始接触西方古典艺术、哲学及美学,王广义曾经写道:“我感到艺术从文化角度看它永远是传统的,但作为一个已有的文化事实,它又必然有其遗留的问题,而这遗留的问题,正可以作为今天的出发点,如是我选择了对『古典艺术』进行修正主义态度的创作路线……至此,才可以说我真正开始了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对于当代艺术的参与活动,而不是作为一个爱艺术的人在画画。”
相比外界广为熟知的《大批判》系列,艺术史家、批评家黄专如此评价《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米开朗基罗》:“王广义的视觉话语出现了明显的转变,这在《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系列中体现得尤为直观。如果说“北方极地“和“后古典“还有一种神学色彩的话,《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系列的作品便具有一种祛魅或除魔的意义,也就是“波普“的萌芽。”
#喻红《天井》
LOT 8517
喻红 天井(四联作)
布面丙烯 2009年 500×600 cm
出版
1.《喻红:金色天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p15-32;
2.《喻红:黄金界》,长征空间,2011,p48-53。
展览
1.金色天景—喻红个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中国,2010;
2.喻红:黄金界,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2011。
估价:RMB 3,500,000–5,000,000
喻红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少数将个人身份与时代立场紧密结合在作品中的艺术家,她的绘画涉猎身体、身份、性别、边缘社会阶层等多个话题。她既是一个见证者,也像一个记录者;既有源于个人成长的反思与拷问,也有对其他社会阶层的关注与关切。
喻红1993年和1997年两次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一直被学术界和艺术界认为是最重要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之一,在架上绘画领域她则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绘画创作一贯都是以关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为主。
《天井》一作中,喻红并没有把时间消耗在细节的完整等技巧层面的精雕细琢,而是着重对主体人物神貌的进行塑造。该作尺幅巨大(500×600 cm),人物众多,《天井》的灵感得自意大利博洛尼亚(Palazzo Pepoli)中裘塞佩﹒玛利亚﹒克雷斯皮(Giuseppe Maria Crespi)的天顶画《大力神和四季》。
该作展出时挂在展厅的天花板上,就像古代的天顶画一样,观众站在下面向上观看,画中的人物俯视观众。喻红说她希望这种展示和观看方式能重拾绘画在过去时代的荣耀。
何多苓与周春芽不仅是当代艺术在西南地区如雷贯耳的人物,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也占据着最显要的位置。在当代艺术风云变化,潮起潮落的大环境下,两位艺术家可谓老当益壮,老而弥坚。
#何多苓《落叶》
LOT 8519
何多苓 落叶
布面油画 2007 149.5×118.5cm
签名:HDL 07
出版
1.《HE DUOLING 2007》,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封面;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油画艺术》,2010;
3.《士者如斯:何多苓》,领升艺术机构,2011,p175;
4.《中国油画名家·何多苓》,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p67-68。
估价:RMB 2,500,000–4,000,000
何多苓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他以杰出的抒情能力和语言技巧为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绘画艺术开启了新的维度。在此后观念迭出的当代艺术进程之中,他旁观一切潮流,始终致力于完善个体的生命体验表达,不断地将音乐、诗歌、建筑及其它领域的认知融汇于自身的绘画。
《落叶》很好地延续了何多苓经典的气息:细腻、优美、带一点点冷的神秘,画面色调用深浅的绿、棕色微妙地相互纠缠,就像攻守之间的缠斗,共同组成了一个节奏、层次丰富的灰色空间。何多苓以极其朦胧的手法去描述这一代人的“青春”:有一半是出于对自己青春的追忆,他始终认为绘画是属于个人的、私密的事情。《落叶》用最诗性的语言表述着最直接、甚至蛮野的宝贵真实,也是一个对自我、对世界的双重冒犯和叛逆。
#周春芽《大明寺》
LOT 8514
周春芽 大明寺
2015 布面油画 120×150 cm
签名:2015周春芽Zhou Chunya
出版
《始终是开始:周春芽作品作品2015》,澳门艺术博物馆,深 圳,2015,p65。
展览
《始终是开始:周春芽作品作品2015》,澳门艺术博物馆,澳 门,2015
估价:RMB 2,500,000–3,500,000
周春芽40余年来的杰出表现与持续突破的创作态度奠定了他在当代艺术家中领军人物的地位,《大明寺》是周春芽创作于2015年的作品,属于艺术家的“园林“系列,也是自“桃花“系列后其艺术语言和题材趣味的转变之作。
艺术家在本作中大量运用桃红与紫色等反传统的色彩,同时借用了石涛顶天立地的截景式构图,重构了传统书画的视觉经验。前景的游客、中景的人工湖与假山及远景的凉亭及蓝天共同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不同于周春芽90年代所描绘“中国园林“系列中肆意的线条,20年后的“园林“系列沐浴在“桃花“系列的春风,融汇了更多中西绘画经验的养分。
周春芽的“园林“系列取材于传统图式的表现化创作,他认为园林“是中国的一个特点,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有可能你画出来以后就成为你一个独特的东西”。在艺术家的内化中,中西近现代两种绘画传统得到一种微妙的调和,色彩、笔触与形体共同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亦中亦西的视觉冲击力。
本次华艺国际春拍“现当代艺术日场“带来了近60位艺术家的65件经典作品。
这其中囊括了王济远、卫天霖、李宗津等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二十世纪美术大师及其作品。他们既是中国早期油画画坛上的代表性人物,又是中国现代美术思潮与运动的参与者,他们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举足轻重。
50、60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样精彩纷呈。
方力均、刘野、庞茂坤、周春芽、王川等中国第一代当代艺术家们的经典作品悉数亮相。这代艺术家们见证、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身体力行地持续对艺术新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这些艺术家具有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无论是对艺术、文化的深刻思考,还是在艺术表现形式的突破创新,亦是通过艺术对个体生命与社会体制进行反思等方面,他们为年青一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周春芽《菊花》、《绿狗》
LOT 8126
周春芽 菊花
1997 布面油画 55×47cm
签名:1997 周春芽
估价:RMB 650,000 — 800,000
80年代末,周春芽从德国留学回国,当大家都在从西方艺术中找突破的时候,他却选择走自己的路。他没有参与到任何一个当时的艺术流派中,比如乡土写实、伤痕美术,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等。他潜心钻研如何回归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西方绘画的形式感相融合,自成一体,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
从石头到绿狗再到桃花,周春芽的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极具个人特征,本次华艺国际“现当代艺术日场“带来了两件周春芽更为独特的作品。
《菊花》这件作品创作于1997年,可以看做是周春芽的“石头“系列与“桃花“系列的承上启下之作。
在这件作品中,周春芽用一种夸张、奔放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国画中对菊花“不与繁华竟,自知能洁白“的表现,用中国水墨大写意的笔法,结合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对代表中国文人情怀的菊花进行了富有表现力的创作。
《菊花》画面极具概括性,逸笔草草,凸显了艺术家的技法张力。恰到好处的留白,与稀释后流淌的颜料相得益彰,赋予画面以原始的生命力量。
周春芽鲜有以“菊花“为题材的作品,这件作品对其之后的“桃花“系列来说,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与开拓性,极具学术与收藏价值。
今年的春拍季,周春芽的绘画作品多有亮相,但雕塑作品却鲜有露面。本次华艺国际“现当代艺术日场“带来的周春芽雕塑作品《搔痒的黑根之一》可谓是独特又珍贵。
LOT 8156
周春芽 搔痒的黑根之一
2005 青铜热着色雕塑 10×23.5×15 cm
签名:2005 ZHOU CHUNYA No.5/8
版数:5/8
说明
附原木箱
估价:RMB 50,000 — 80,000
“黑根“陪伴周春芽走过艺术生涯早期的孤独阶段,对周春芽来说,“黑根“既是生活上的陪伴,又是创作的重要题材。90年代中,周春芽开始了“绿狗系列“的创作,这也是其艺术脉络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之一。周春芽对 “绿狗“的解释是“一种象征,一种符号,绿色代表了安静、浪漫和抒情,它预示着爆发前的一种宁静”。1999年,“黑根“的去世给周春芽带来了很大的情感冲击,此次的拍品《搔痒的黑根之一》便是艺术家对爱犬“黑根“的一件思念之作。
#庞茂琨《假日》
LOT 8135
庞茂琨 假日
2014 布面油画 180×272cm
签名:庞茂琨 2014
展览
1.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寺上美术馆,2015年;
2.中国写实画派十周年展,中国美术馆,2014年。
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
庞茂琨的作品注重对人的关注。从对人物面貌刻画的过程中,深刻表现出了个体的精神世界。他对传统及当代油画语言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研究,用古典语言叙述着现代人的生活。
在庞茂琨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与社会的凝视。其笔下的画面精致而充满肃穆感;色彩细腻厚重,富有质感。在一个个对人物的描绘片段中,凸显了在整个社会语境下,对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思考。
创作于2014年的《假日》在庞茂琨的创作中是较为少见的群像作品,但绘画的题材和视角都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在社会现实中凝视人的不同境遇和精神状态、内心世界。
#王川《心境》
LOT 8116
王川 心境
2006 布面油画 140×200 cm
签名:Wang 06 ;《心境》140x200cm Oil on canvas By Wang Chuan 2006 shenzhen P.R.at China (背签)
出版
1.《王川油彩作品》,朱屺瞻艺术馆,2006,p30;
2.《王川布面油彩近作 2005–2006》,何香凝美术馆、OCAT当 代艺术中心,p111。
估价:RMB 400,000 — 500,000
“我的这批新作大致分两类:一是个人对大自然的感念;内心对大海之幻想, ‘动’和’静’、黑’ 和’暗’的无限性、无穷性、流动性之感受;二是我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虚妄的放大感和无奈的亲切感。”——王川
有人说过:“如果说哪个艺术家的作品真能让人得到超越生死的感悟,那么王川的画一定在首选名单之中。”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伤痕美术“的重要代表之一,王川在其创作中充分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中的经典成分,并将其融入到个体生命经验中,形成了富有深刻人生寓意与哲学高度的作品样貌。
90年代末,王川身患重疾,在生命处在不确定之中时,他踏上了精神的自救之路,开始关注作为群体中的个人的精神世界。他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也反应在他的作品中。
《心境》创作于2006年,是王川将对生命的感悟与他的个人精神世界高度统一的一件作品。
画面中无限大而美的自然之景透着苍茫与虚空之感,艺术家尽一切可能将画面中可能引发叙事的因素剔除,留给观者的只有在广阔天地间,面对无垠大地时的平静与敬畏。
当面对这件作品时,我们同样也能深切感受到王川的心理脉动——他已将自己的精神与此风景相融到了一起,用冥想式的哲思探索着生命和精神的最本源是什么。
王川的作品,不矫饰不做作,更多的是顺应他当下的心理境遇和对艺术的态度,这也让其每一件作品都能够自成一个属于艺术家自己的独特世界。
#李山《阅读系列·蛙》
在中国前卫艺术家中,估计没有谁能够像李山这样对新生物钟如此痴迷。
他曾写过这样的文字:
“新的生物能够取代现有的、陈旧的动物、植物、菌类及人类,得取决于人类本身。人类是否有这样的意愿,……期望人类从现有的生物地位上移动一下,接受一点生命等价及生物大同的思想。”
《阅读系列》便是李山基于这一思考,探讨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的作品系列。
九十年代中期,李山通过偶然的机会阅读到了与生物相关的一些书籍,这些书籍让他对生物、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让他将创作转向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题材。可以说,李山的作品,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中一个新领域——生物艺术。
LOT 8119
李山阅读系列·蛙
2006 布面油画 40×80 cm
签名:李山 Lishan 2006 上海
估价:RMB 100,000 — 150,000
在他看来,生物艺术并不是简单地用生物科技去做艺术,而是一种新的视角和创作方法,更是一种思考生命和表现生命的途径。
《阅读系列·蛙》是王川“阅读系列“中的一件代表作。画面背景中各种颜色的云被中部乌黑且粗壮的树干所截断,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意味。一只蓝色的生物,似蛙非蛙,似跳非跳,与下方的黄色植物形成视觉上的对应。
整个画面和谐之中透着些许怪异的气氛,这一景象给人以似曾相识,但又十分陌生之感。同时,高度概括且又简约明了的线条与色块的涂抹方式,让画面亦有着孩童涂鸦式的趣味和自由不受拘束之感。
现当代艺术日场中还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精彩之作?
在“现当代艺术日场“中汇集了王济远、卫天霖、李宗津等二十世纪美术大师的重要作品,同时当代部分也囊括了段建伟、方力均、庞均、石冲、汪建伟、夏星、颜磊、闫平等知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LOT 8107
卫天霖 芍药
1975 布面油画 78×80 cm
签名:一九七五 卫
估价:RMB 600,000 — 1,200,000
LOT 8101
王济远 静物·瓶花
约1920年代 布面油画 59×49 cm
签名:济、C.Y.Wang (左下);静物 王济远作 一六〇(背签)
说明
作品为展览原框,正面标牌注明“王济远作 BY WANG CHI YUNG“
来源
2013年日本横滨国际拍卖 Lot 1445
估价:RMB 350,000 — 450,000
LOT 8130
段建伟 乡村兽医
1993 布面油画 160×115.5 cm
签名:1993 DUAN
估价:RMB 350,000 — 450,000
LOT 8133
方力钧 2013–2015
2015 木刻版画 244×122 cm
签名:方力钧
版数:14/18
出版
《在地个体—中国当代绘画研究展》,温州年代美术馆,2021,p28。
展览
“在地个体——中国当代绘画研究展“,温州年代美术馆,温州, 中国,2021.
估价:RMB 180,000 — 280,000
LOT 8136
石冲 物语— 水、空气和身体之二
2006 布面油画 50×36 cm
签名:石冲 06年; shi chong 石冲(背签)
出版
《物语——水、空气和身体 石冲作品》,蓝色空间画廊,p.29–30。
展览
物语——水、空气和身体,蓝色空间画廊,成都,中国,2006。
估价:RMB 250,000 — 400,000
LOT 8134
夏星 生熟饕餮 (五联作)
1994 布面油画 60×40 cm×5
签名:生熟饕餮 作於甲戌中秋夏星
钤印:夏
展览
第一届女性形象展:十三位中国及香港艺术家联展,少励画廊, 香港,1994。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LOT 8140
颜磊 追光一狗年牛市
2007 布面油画 180×195 cm
展览
1.狗星计划,常青画廊,圣吉米亚诺,意大利,2007;
2.追光-阿斯蓬, 阿斯彭美术馆,美国,2008;
3.追光-升级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09;
4.颜磊个展,RMG画廊,纽约,2007.
估价:RMB 500,000 — 700,000
LOT 8129
闫平 百合花
2009 布面油画 140×160 cm
签名:《大百合花》 闫平 140×160 2009(背签)
估价:RMB 800,000 — 1,000,000
03 西方大师雕塑·结构变奏曲
在西方大师雕塑部分,本次华艺国际推出的三位重量级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安尼施·卡普尔和吕佩尔茨,除了在名声上确立起了稳定西方板块的“黄金三角形“结构之外,在拍品的选择上也呈现出了“专题化“的思路与方向:三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以身体、物像或空间等“结构“为基本元素,并在自己的创作语境中进行全新的演绎与重构。
由此也可以看出,作为一家资深的拍卖机构,华艺国际在拍品的选择方面并非只做简单的征集工作,而是有着自己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立场。
LOT 8511
达明安·赫斯特 圣徒巴多罗买—剧痛
2008 镀金纯银 250×110×95 cm
版数:1/3
签名:Saint Bartholomew Exquisite Pain; DHIRST 1/3;铸造商印 Pantolin Editions
说明
作品在保税状态,成交后需在香港提取,详情请参阅《保税 拍品竞买须知》。
来源
现藏者购自香港高古轩画廊
展览
达明安·赫斯特个展,高古轩,香港,2011。
估价:RMB 22,000,000–30,000,000
达明安·赫斯特的《圣徒巴多罗买-剧痛》(Saint Bartholomew, ExquisitePain),形象创作始于2006年,此作的青铜版本原是艺术家为参加苏富比每年在德比郡的查茨沃斯庄园举行的现代雕塑展而作。
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艺术家从“圣经故事”、“经典雕塑“和“科学解剖“中提取了相关元素,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重构与再创作的清晰过程。赫斯特自己曾表示创作时参考了小时候经常看到的木刻与铜版画作品,被剥皮的圣徒巴多罗买常被用来展现人体解剖构成;同时也受到了米兰大教堂中圣徒巴多罗买雕像的灵感启发。
为基督教圣人塑像是西方艺术家的事业中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赫斯特也熟悉西方传统中基督教图像的重要性,并对此传统进行了当代演绎。在这件作品中,圣徒巴多罗买(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也是神之子升天的见证人之一)手拿剪刀与手术刀,似乎暗示着其悲惨的命运是自己带来的。然而,他的眼神空洞却并不痛苦。圣徒巴多罗买右手高举着自己被拨下来的皮,有种让人惊悚的哥德式的悲剧之美。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略微倾斜,完全符合希腊古典雕塑的造型要求。参考古典的范例同时,赫斯特也不忘加入流行文化的元素,圣者手中的剪刀更是映射类似的悲剧人物剪刀手爱德华。
可以说,达明安﹒赫斯特的《圣徒巴多罗买-剧痛》跨越了艺术、科学与流行文化的界限,并在其中创造出一种对于“痛苦“的审美式观感,而这种美感经验是带着对自我固有观念的不断质疑,又混合着直接而复杂的感官感受的。
LOT 8512
安尼施·卡普尔 袋子 2006 玻璃钢
244.5×174×60 cm
来源
1.伦敦里森画廊 ;
2.奥地利多禄泰拍卖行,2016,Lot 617。
出版
《安尼施·卡普尔》,大卫·安法姆编,伦敦,2009,p359。
展览
1. 马拉加当代艺术中心,马拉加,2006;
2. 爱情故事,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维也纳,2014年。
估价:RMB 4,500,000 — 5,500,000
与达明安·赫斯特不同,本次华艺国际推出的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袋子》,是以物像的“结构“为母题来进行变奏演绎的。
安尼施·卡普尔1954年生于印度孟买,在19岁时为了学习艺术迁居英国,多元文化融合的生活环境,赋予了卡普尔独一无二的艺术视角,他也是当代最具话题度的艺术家之一,无论是他那些具有时代性的公共艺术作品,还是他直言不讳的个人风格,都使他成为业内人士和媒体时刻关注的对象。
卡普尔的作品往往以简练的造型呈现,配以鲜明有力的色彩,制造出超自然的景观。雕塑作品《袋子》体现了安尼施·卡普尔对封闭空间和空心物体之间的典型转换。从侧面看,这看起来像一个翻转的袋子。而从前面看,它是一个深邃的管道,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当观众站在这样的艺术品前,必定会被深深地吸引,被捕获并陷入这个无形的、神秘的空间:深沉而浓郁的红色,既庄严朴素,又绚丽如火,是物性与神性交融的结晶,观者会在这纯如粹血液般的红色海洋中不断下沉,并遁入虚空。
LOT 8513
马库斯·吕佩尔茨 彼德拉桑塔铜像(一组六件)
男演员、玩具动作、男人和蓝色的球、女人和镜子、园丁、女婢
1993–1995
铸铜彩绘
106×98×138 cm,134×73×13 cm,
130×101×61cm,162×83×82 cm,
93×64×91 cm,123×94×84 cm
每件底部印有“ML”(艺术家名字缩写),以及铸刻印章“SCHMÄKE DUSSELDORF”。
来源
2014年5月13日德国伦佩茨拍卖,Lot726。
展览
1. 马库斯·吕佩尔茨回顾展——1963 年至2009 年的架上绘画与 雕塑作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艺术展览馆,德国,2009–2010;
2. 大型装置、雕塑、油画、绘画作品:关于艺术家伊门多夫、吕 佩尔茨、彭克的展览,达姆施塔特美术馆,德国,2001;
3. 马库斯·吕佩尔茨的艺术展, 杜塞尔多夫, 德国,1996 , Nor- drhein-Westfalen 艺术收藏馆;
4. 马库斯·吕佩尔茨, Michael Werner 画廊, 科隆, 德国,1995。
估价:RMB 3,200,000 — 4,500,000
在华艺国际本次推出的马库斯·吕佩尔茨的作品《彼德拉桑塔铜像》(一组六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将“人物形象”、“历史故事“和“物理空间“的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艺术化变奏处理的独特方式。
现居德国的马库斯·吕佩尔茨可谓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不仅是画家、雕塑家,还写文章、写诗、弹钢琴。他上世纪60年代搬到柏林后,开始专心于艺术创作, 1980年代开始创作雕塑作品。吕佩尔茨的雕塑作品多为大型抽象的人像,并明显受到历史故事或人物的影响。
《彼德拉桑塔铜像》以意大利北部的小镇彼得拉桑塔(Pietrasanta)命名,可以说是向这一古典名城致敬。本组作品一共六件,分别是持镜子的女人、男演员、拿蓝色球的男人、园丁、宫女和裸体像及玩具。每尊彩绘铜像高均接近或超过一米。吕佩尔茨这组1990年代初期的作品曾多次在德国重要的画廊和美术馆展出。这些被粗旷呈现的大型雕像五彩斑斓,饱含张力和情感,是典型的“新表现主义艺术“风格作品。
对于吕佩尔茨来说,雕塑的空间感非常重要,需有前后呼应的关系。尽管其雕塑的创作理念很前卫,却是用最古典的铜像铸造法铸造成型的。雕像中搭配的铁桶和长钉子等物更增添其物质感,增加了一层意蕴。这些雕像都挑战了我们对传统人像和美学感知的理解,铜像上颜色的搭配也呼应着吕佩尔茨的绘画作品的风格。
作为曾经年轻生猛的70后一代,已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中年的轨道,虽然短暂青春过后的年华老去难免令人唏嘘感怀,但在被坚韧的时间打磨掉了身上的青涩与稚嫩的同时,这代人的艺术创作也已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与稳定的时期了。
而华艺国际本次专门组织的“70后当代艺术专场”,也透露出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向:在以50、60后的“中坚力量“为主的现当代板块竞争中,精品和孤品日益稀缺,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而将发展的目光投注在“成熟“与“发展“并重的70后一代身上,也是一种寻找拍卖行业新增长点的有效方式。因为,70后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已然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绘画风格,趋于明确的学术追求也让市场为这一群体构建了相对稳固的收藏群体。
本次华艺国际北京春拍的70后当代艺术专场不仅集结了如尹朝阳、熊宇、康海涛、仇晓飞、韦嘉、李继开等新生代艺术家的精品佳作,同时还有更为年轻的如郝量、詹翀、夏禹等在内的80后青年艺术家群体的佼佼者,虽然专场拍品数量不多,但在如今越发重质轻量的拍卖行业,优质的拍品往往更能吸引藏家和市场的关注。
LOT 8311
欧阳春 王与后之一
2005 布面油画 160x105 cmx2
签名:《王与后》欧阳春 布面油画 2005(背签)
出版
《璀璨—欧阳春个人作品展》,星空间,Timezone8,2006, p180。
展览
璀璨—欧阳春个人作品展,星空间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6。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欧阳春的作品向来有一种“大无畏“的品质,并充满了象征性趣味。这件《王与后》在继承了早期涂鸦风格的同时,又实现了荒诞与黑色幽默的精彩演绎,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是“王“系列中独树一帜的作品。
LOT 8324
康海涛 夜
2008 纸本丙烯 100x220 cm
签名: 康海涛 2008 ( 背签)
出版
1.《A+A 第三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2008,p126;
2.《向内,凝视—康海涛个展》,偏锋新艺术空间,2009, p93。
展览
1. 看不见的青春—中国新锐艺术家展,WATERGATE 画廊,韩国 首尔,2008;
2.A+A 第三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2008;
3. 向内,凝视—康海涛个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2009。
估价:RMB 450,000 — 650,000
夜晚和梦魇,是康海涛钟爱的主题。《夜》中映入眼帘的是浓稠如墨的夜色,氤氲的氛围,枝影婆娑的树丛和若隐若现的光,深深嵌入了他深厚的沉淀、内观的姿态、恢宏的生命感触。在浓暗的夜色和扑朔的幽光以及那些恍惚而兀自峥嵘的树丛中,一种敏感而令人心悸的宁静氛围氤氲其中,呈现出一种爆发过后的平静印迹。
LOT 8313
秦琦 三个和尚
2013 布面油画 130×130 cm
签名:qinqi 2013(左下)
来源
现藏者购自北京当代唐人画廊
估价:RMB 250,000 — 350,000
这件创作于2013年的《三个和尚》是秦琦探索风格转变一段时间后,逐渐自然稳定的作品,带有艺术家那段时间标志性的创作方式。秦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多变的风格,更在于他对事物中具有自我特征和典型性的一面进行捕捉,一直坚持并逐渐成熟的寓言性探索。
LOT 8325
陈彧君 亚洲地境—3.15平方米
2011 布面丙烯、棉线 150×210 cm
签名:亚洲地境—3.15平方米 210x150 cm 布面丙烯、棉线
2011.11.12 陈彧君(背签)
来源
现藏家购于柏林 Zhong Gallery。
展览
开幕展“曙光—来自中国的新艺术”,Zhong gallery,柏林,德 国,2012
估价:RMB 150,000 — 250,000
陈彧君的创作主题围绕人和空间的亲密关系展开,从自己身处的环境中敏锐而深刻地观察着人和人群的迁徙在社会与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与各类空间发生的关系。绘于2011年的大型丙烯画作品《亚洲地境‑3.15平方米》是从2008年前后开始创作的《亚洲地境》系列作品之一。艺术家用深沉的黑色与充满了压抑感的灰白色对比,创造了一个毫无生气的沉闷空间。
LOT 8317
宋琨 鹿园 No.6
2015 布面油画 D.90 cm
签名:鹿园No.6 89.7 x 89.7cm 布面油画 宋琨 2015 北京(背签)
估价:RMB 200,000 — 350,000
宋琨凭借其对待生命真实而纯粹的态度与情感力量,在70后当代艺术家中表现突出。《鹿园》的画面充盈着透明如同水彩般的质感,她对绘画技巧的锤炼程度令人惊讶:细腻、致密的笔触,小鹿皮毛的质感借由巧妙的涂描折现出来,幼圆润泽,轻盈润滑。小鹿颔首微抬,一颗晶莹的泪珠划过面庞。
LOT 8327 尹朝阳 吸烟的女孩 2002 布面油画 130×97 cm 签名: 朝阳 2002.9(左下) 估价:RMB 350,000 — 450,000
《抽烟的女孩》是尹朝阳“青春残酷绘画“的代表作品,画面的“残酷性“主要在于视觉情绪自身。没有社会,只有虚拟的寓言场景中不快乐的面部表情、刻意的非常规的动作以及感伤的气息,画面模型既像是一种心理上的“解决”,又像是一种感染力的抒发和制造。
LOT 8329 袁远 海、陆、空 2017–2018 布面油画 200×200 cm 签名:《海、陆、空》袁远 二Yuan Yuan 二〇一七~ 二〇一八 2017~2018(背签 )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袁远的作品有着高度严谨、系统的构图,以建筑物的几何结构为本规划画面空间。《海、陆、空》中,艺术家以独特的细腻笔触描绘出一种眩目奇特的视觉形象。不同色调的变化,缺少人物存在的空间,稀释颜料从而表现出一种潮湿的气氛,都略带有一丝缅怀伤逝的情绪感受。
20世纪的中国,万象更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紧密体现着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变革的相同经历。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潮的不断碰撞下,中国艺术家们不断思考绘画的何去何从。
此“方寸无限——20世纪名家小幅精品专场“试图在梳理艺术脉络的基础上,向观众阐释时代笔墨的创造力与革新,本专场甄选40余件名家中小尺幅精品,于方寸之间淋漓展现艺术的无限精神。
当中有颜文樑《乡间道》、吴冠中《源流》、吴作人《草原云雨》、陈徵《毛主席视察》以及朱沅芷《乐园》等,全力谱写20世纪中国美术多元发展、波澜壮阔中的一环。
LOT 8017
吴冠中 源流
1982 布面油画 25×25 cm
签名:吴冠中 八二
估价:RMB 1,000,000–1,800,000
80年代